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从海洋苦难走向海洋复兴——13亿中国人民的海洋强国梦

发布时间:

2023-03-22 11:43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人民饱受海洋苦难的战略觉醒,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举措,是大力经略海洋的进军号角。
 
    世界发展历史证明,强国必须是海洋强国。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葡萄要、西班牙、荷兰和英国之所以称霸世界一时,靠的就是发展海洋利益,建设强大海军,尤其是英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向海外扩张,以强劲的西欧诸强为对手,走的道路是:发展海军—控制海洋—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日本、德国、苏联和美国都曾成为世界强国,而美国更为显赫,最终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美国走的道路是:内聚发展—放眼海洋—发展海军—控制海洋—超级大国。
 
    世界海洋强国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规律:
 
    世界性海洋强国具有坚定而明确的战略方向。世界性海洋强国的兴衰表明,海洋强国并非都是大国,关键在于能否明辨时代特征,把握发展大势,实行正确的国家战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是地理意义上的小国,但他们率先触摸到海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然联系的脉搏,把握了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率先开拓了世界性海洋通道,率先品尝了全球资源配置的成果,通过海洋而富国、强国。日本也算不上大国,在被迫开国以后奋起直追,全面向西方学习,从而赶上了西方资本主义海洋大潮,崛起为海洋强国。美国马汉的海权论,看到了“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从而奠定了美国成为海洋强国、称霸世界的理论基础。苏联戈尔什科夫的海上威力学说,为苏联海军发展并促进国家走向海洋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应该说,后起国家对海洋大潮的认识借鉴了前人的经验,更加理性,战略指导作用更强。其实,我国的海洋实践并不比西方晚,但正是由于封建统治者没有把握到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大势,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致与近代发展海洋强国的良机擦肩而过,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国势日衰,积贫积弱。
 
    世界性海洋强国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对陆地而言,征服海洋的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因而海洋强国不仅必须是富国,而且必须是科技强国,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葡萄牙在亨利亲王(1394-1460)时代就开办航海学校,制造航海仪器,并比西欧其他国家都更早地使用了东方和阿拉伯的星盘导航技术和火炮技术,由此才能率先进行地理大发现。英国在18世纪发明了蒸汽机技术,引导了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成本骤降,形成无以伦比的综合国力,到19世纪中叶海军已经普遍采用了蒸汽机螺旋桨推进系统和线膛炮,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主要支撑。美苏在二战以后率先掌握了导弹核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用于军备竞赛,互为对手地发展战略核打击力量,尤其是先进的核动力航母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也是凭借不断创新发展和领先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太空、深海等科学技术,发展超强的综合国力。由此可见,科技先进和综合国力强大,是世界性海洋强国崛起的基本条件。因此也可以说,凡是世界性的海洋强国,就一定是世界性的强国。
 
    世界性海洋强国具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近代以来,世界性海洋强国无一例外地都建立起强大的海军,打赢决定性海战。西班牙海军是其1000多艘商船的保护神,1571年在勒班陀附近海战中大败土耳其舰队,赢得“无敌舰队”的称号。英国崛起有赖于强大的海军先胜西班牙,再胜荷兰,赢得英法七年战争,特别是1805年取得特拉法加海战的决定性胜利。而美西战争的胜利、尤其是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则是美国崛起的重要节点。更为重要的是,海军不仅是海洋强国的后盾和支撑,而且还是综合国力的象征。在当代,一艘弹道核潜艇需耗资20多亿美元,一艘航空母舰、连同舰载机等装备在内耗资高达100~200亿美元,融合核能、电子、微电子、航天航空、导弹制导、水中兵器、自动控制、超导、卫星导航通讯等大量高新技术,对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因此,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强海军。
 
    我国有着5000年耀眼的历史文明,海洋文明起步并不比西方晚,舵、橹、水密隔舱、指南针、火药等技术都早于西方1000多年,中国海军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海军之一,并造就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但是,近代的中国落伍了、挨打了,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甲午海战的失败导致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天朝大国跌入低谷。新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标志着我们党、我们国家对海洋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昭示了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加速崛起的新方向。但是,在建设海洋强国道路上,我们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美国对我国的战略围堵持续走强。美国虽然总体上在走下坡路,但其自然禀赋、人口结构、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仍旧全球居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美国不允许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其全球霸权地位形成挑战,其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说穿了主要是针对我国的。美国通过强化美日、美韩、美菲、美泰、美新同盟,巩固第一岛链的传统围堵线;通过调整部署强化关岛、澳大利亚等海空基地和兵力,提升第二岛链的战略围堵力量;通过扩大与东南亚国家和印度洋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延伸战略围堵线;通过操控利用台海、钓鱼岛、南海等问题,推进遏制我国的战略目标。
 
    我国周边海上安全环境严峻复杂。在美国亚太遏制战略的影响下,一些与我国存在海上争议的国家也陷入对我国崛起的“焦虑”之中,矛盾和问题凸显。日本政府坚持错误的历史观,积极修改和平宪法、扩大集体自卫权,并增加军费、扩充实力、加强西南军事部署,不断在钓鱼岛附近水域挑衅于我,使中日之间发生意外事件、使事件升级的风险急剧增大。南海周边有关国家试图在我国真正崛起之前最大限度地巩固既得利益,不断在舆论、法律、政治等方面进行挑衅,诋毁我南海断续线主张,加大在我断续线内开采油气力度,同时这些国家试图引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介入南海问题。台湾民进党上台,“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危险增大。与此同时,非传统问题十分严重,并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这些都凸显了我国海上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挑战因素。
 
    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能力不足。首先是我们的海洋观念依然薄弱,对海洋的认识还不深刻,海洋战略思想还没有成体系地树立起来,海洋战略还不够明晰,包括海洋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此外,海洋法规政策缺项颇多,当前我们最缺乏的是一部统筹我国海洋安全与发展的总纲—《海洋基本法》,已经制定的一些国内法,如领海与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法、海洋科学研究法等还缺乏细则,在海上维权斗争中已经显示出短板问题。其次,在国家经济、科技实力上与世界强国相比差距明显,尤其是经济结构不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还难以适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建设海洋强国,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面前,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大力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进程,尽早实现13亿中国人民的海洋强国梦想,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发展先进的海洋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地位突出。构建先进的海洋文化体系,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应有之义,其核心是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建立先进的海洋思想体系。
 
    海洋意识和海洋思想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海洋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古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就有“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的强烈意识,并形成“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等海洋思想。特别是明初有了海洋连接世界的意识,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也才形成了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海洋思想。但是历史步入近代后,我国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原本强烈的海洋意识被只见陆地,不见海洋,厉行禁海所葬送,先进的海洋思想也荡然无存,由此导致国门洞开、民族涂炭的悲惨局面。随着我国共产党人的战略觉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海洋的认识日渐深刻,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海防和初步现代化的海军,结束了有海无防、任人宰割的历史。特别是十八大做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大飞跃,也标志着海洋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今我国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思想仍落后于世界,与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建立先进海洋思想体系,关键是要敞开博大与宽广的瀚海胸怀,开辟富集与鲜知的深海空间,营造和平与安宁的静海环境。敞开博大和宽广的瀚海胸怀,就是要从近海走向远海,从远海辐射世界大洋,绝不能把经略海洋的范围限制在狭小的海洋空间。开辟富集与鲜知的深海空间,就是要向深海进军,向深海要资源,向深海要安全,为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营造和平与安宁的静海环境,就是要把近海海域控制住、控制好、控制严,消除近海威胁,确保近海岛礁主权不受侵犯;同时要加强海上合作交流,建立新型的海上地缘关系,促进近海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要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兴建标志性海洋文化设施,大力开发海洋文化旅游,带动滨海旅游业等相关涉海产业发展,实现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良性互动。
 
(二)发展现代化的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的根本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海洋经济,主要是发展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旅游业等。
 
    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已取得重要进步,海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但是,我国海洋经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十分突出,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贡献还比较有限,与我国大国地位不相称。
 
    面对海洋经济落后的现状,我们必须向海洋进军,向远洋发展,向深海挺进,向海洋要资源、要财富,必须按照海洋产业的组成,全面规划,统筹协调,构成体系,形成产业链,特别是油气开发、海洋运输、渔业盐业等支柱性产业实现重大突破。要在我国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和太平洋夏威夷东南约15万平方千米国际海底以及公海进行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最大限度满足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要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充分利用世界大洋航线,形成全球海运网络,成为海洋运输和国际贸易的强国;要加快海洋食品工程、海洋食物药物工程、海洋油气基地建设工程、船舶工业工程、港口建设工程和滨海旅游开发工程、海洋信息产业化工程的建设,有效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到本世纪中叶,大幅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最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海洋经济的腾飞,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经济强国。
 
(三)发展完善的海洋信息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包含天文、水文、气象、地理、物理、生化、电磁等多方面信息。纵观人类历史,环顾濒海国家,之所以对发生的海洋灾难、海洋事故防不胜防,之所以对海洋资源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到位,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对海洋了解不深刻,没有掌握足够而准确的海洋信息。可以这样讲,目前我们对海洋的认识还是初步的,远不及对陆地的认识,甚至不及对太空的认识。因此,认知海洋的领先程度成为衡量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之所以海上强大,与其建立完善的海洋信息体系紧密相联。美长期坚持使用空间、水面、水下传感器全方位实现对全球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把全球海洋变成了“透明海洋”,牢牢掌握着世界海洋开发利用的主动权,占据着控制海洋的制高点。我要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深入认识、了解、熟悉海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构建从太空、空中、水面、水下、海底等各种空间获取、处理、传输、加工、利用海洋环境信息的完整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船舶航行安全、预警海洋灾害、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的现实需要。
 
    鉴于海洋信息体系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由近海向远海、由浅海向深海、由区域向全球稳步推进,构建多手段立体监测体系,完善信息传输网络、信息处理和融合应用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海洋信息保障能力。要制定全球海洋信息体系构架,明确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落实国家海洋基础研究计划,发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深海探测技术、数字海洋技术等为主的海洋高技术体系,推进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数字海洋”、海洋卫星工程、全球电子海图系统等重大项目建设;要不断丰富海洋数据收集手段,建立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持续开展海洋基础调查和深远海调查;要积极参加联合国相关组织,开展广泛合作与深入交流,尽快形成“近海精确、两洋综合、全球适配”的海洋信息体系。
 
(四)发展我国特色的海权
 
    海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新概念。对我国来讲,尽管历史上海洋事业曾经很发达,但始终没有形成海权这个概念。海权这个词在近代传入我国后,也一直没有构建起完整的海权体系。
 
    在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应把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权体系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所谓我国特色海权体系,就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海权特别是海洋霸权理论,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坚决维护我国应有的一切权利,促进海洋稳定和谐,实现国家安全和平发展。这个海权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拥有国家统一的独立自主权。铲除一切分裂祖国的势力,破除一切外部干预我国统一的企图,捍卫国家统一。这既是构建我国特色海权必须包含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中特色海权遵循的重要目的。二是拥有完整的领海与岛礁主权。领海和岛礁与陆地国土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彻底收复被他国非法侵占和控制的岛礁。只有国家版图完整,才具备建设海洋强国最基本的资格。三是拥有管辖海域的控制权。我国主张管辖的约300万平方千米海域,是我国经略海洋的主要空间,是国家利益向远洋拓展的重要依托,是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我们必须实现对内水和领海的绝对控制,对毗连区的严密控制,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有效控制,确保管辖海域固若金汤。四是拥有公海大洋和重要海峡通道的航行自由权。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在向海洋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克服和战胜影响海上行动自由的威胁因素,确保享有在海峡、公海、南北极、国际海底以及他国管辖海域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捕鱼自由、深海洋底资源勘探开发等权利。五是拥有海洋开发利用的主动权。排除一切外部干扰因素,坚定地在管辖海域以及公海开发资源,建设民用或军用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六是拥有海外利益的保障权。随着我国利益的不断拓展,我海上力量特别是海军应“走出去”,消除海外不断增长的威胁因素,有效维护海外华人华侨生命和财产安全,七是拥有世界海洋事务的话语权。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要充分发挥我们在亚太地缘政治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参与乃至主导海洋规则的制定,积极参加海上安全合作组织,积极参加地区和世界海洋实践活动,不断扩大战略影响力,逐步掌握亚太海洋事务以至世界海洋事务发展的主动权。
 
(五)发展强大的海洋力量
 
    海洋力量是有效控制海洋、实现海洋安全的根本保障。当今我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特别是近几年热点高发频发,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面临巨大压力,迫切需要构建军、政、民三位一体的海洋力量体系,切实保障海上活动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营造和平、和谐、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海洋力量主要包括海上军事力量、海上执法力量和海上战略支援力量。其中,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洋力量的主体,核心任务是遏止战争、打赢战争。海上执法力量是和平时期海上维权的重要力量,核心任务是在管辖海域实施管理和执法。海上战略支援力量是战争潜力的基本体现,核心任务是为打赢战争提供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加强海洋力量建设,要坚持推进海上军事力量、海上执法力量、海上战略支援力量三者的协调发展,其重点是加强军事力量建设,特别是加强海军建设,要把海军建设纳入到国家安全的总体战略上来考虑,从国家整体安全和海上安全的高度,确定海军发展战略,实现海上军事力量建设与陆上军事力量建设的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大人民海军。

相关新闻

https://kefu.ywkefu.com/admin/api/chatGroup/h5/2027